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453篇
航空   1677篇
航天技术   682篇
综合类   480篇
航天   7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工程陶瓷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工程陶瓷特种和常规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12.
解决了一个计算可靠性问题的特例。分析了消旋天线机构轴承历经10年寿命试验的可靠性问题。并给出了轴承在不同可靠寿命要求下的可靠度(对应不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宁教授是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在物理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同科学研究的艺术是分不开的。本文分析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与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第二,科学研究中的风格和taste;第三,科学研究方向的选择。该文无论是对年青的研究还是对成熟的学者从事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阻尼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是一个新课题。在飞机炮舱区应用新型阻尼材料,组成一个全新的阻尼结构系统来吸收由航炮射击时产生的冲击能量,以实现减振的设计目的,进而改善其炮击的振动环境。通过理论计算和地面试验实测,证明了应用新型阻尼材料可使炮舱区的动应力下降近30%。  相似文献   
15.
黄灵恩 《飞行力学》1993,11(3):87-91
对无动力J—7LP动力学缩比模型进行了遥控试飞,以研究其失速尾旋特性,全偏平尾和方向舵可使模型进八尾旋,舵面全回中即可从各种尾旋中改出。偏转副翼对尾旋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龙  龙斌  陈颖 《航空计测技术》2007,27(4):39-40,64
在地面卫星测控系统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塔校准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本文针对已有的卫星测控系统设备提出一种无塔校准方法,给出了具体无塔校相和无塔校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期远程监控系统在工业中逐步推广,针对工业系统的特点和工业网络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工业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现场设备区域的图像监控和数据传输功能,提出了一种工业远程监控系统实施方案。本文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实现方法,经具体实施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已基本能够满足一个通用的基于公用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体现了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三次水平冲量作用下,一般共面椭圆轨道上两个航天器的固定时间交会问题。推导了完成交会的必要条件,给出了三次水平冲量的大小及其作用时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彭彤  黄红 《西南航空》2005,(5):28-34
竹,是草,但却不像草那般纤细柔弱;竹,不是树,却拥有与树一般的高度。于是,在这是与不是中,中国人赋予了竹太多的内涵,充盈着它虚空的竹节。  相似文献   
20.
Yan  Yihua  Huang  Guangli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111-118
The Bastille-day event in 2000 produced energetic 3B/X5.6 flare with a halo CME, which had great geo-effects consequently. This event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follows the two-ribbon flare model. The flare/CM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erupting filament and TRACE observations showed formation of giant arcade structures during the flare process. Hard X-ray (HXR) two ribbon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flare event (Masuda et al., 2001). The reconstruction of 3-D coronal magnetic fields revealed a magnetic flux rope structur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extrapolation of observed photospheric vector magnetogram data and the flux rope structure was co-spatial with portion of the filament and a UV bright lane (Yan et al., 2001a, 2001b). Here we review some recent work related to the flux rope structure and the HXR two ribbons by comparing their locations and the flux temporal profiles during the flare proces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energy release and particle accelerat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ope instability may have triggered the flare event, and reconnection may occur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drifting pulsation structure in the decimetric frequency range is considered to manifest the rope ejection, or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 The HXR two ribbons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lux rope and the rope foot points coincide with HXR source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from IPS observations occurred within about 100 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stimate for the flux rope syst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